什麽是混合基金(混合型基金在市場不同階段時的一些表現)
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已經知道在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混合型基金明顯比股票型基金更靈活,表現也更好,甚至於差距也在拉大,但是我們在運用混合型基金時也要講一個火候才行,否則,混合型基金也會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藥。
為什麽這麽講呢?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市場開始轉牛,這個時候混合型的基金股票的倉位占比就逐漸增加了,甚至有接近滿倉的情況,那麽這個時候混合型基金就完成轉身,基金的風險收益與股票基金就沒有區別 了,那麽這個時候雖然混合型基金還叫混合型基金,但是你能把它當混合型基金來對待嗎?不可能了,因為它的“內涵”已經發生變化了。
所以這裏麵就有一個調整的問題,我們是在市場轉變的過程中選一隻偏股型的混合基金,還是股債平衡的,還是靈活配置型的,如果你對風險要求變高了,那反而可以在市場轉牛的時候向股票型基金轉化,如果你是風險厭惡型的,那麽偏債的混合型基金就更適合你,甚至我們可以選擇靈活型的混合基金,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機調度。
事實上,我們在調整自身工具時有一個前提是更重要的,就是對市場的判斷,因為我們要依據這個判斷來設定決策,有的朋友說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了,怎麽判斷呢?這句問話有點放棄判斷的做法本質也是你應對不確定性環境的決策,但是這種決策沒有主心骨,屬於隨波逐流式的。
我們說市場不確定性存在,並不等於說我們沒有預測的必要,哪怕是我們預測的不對,也要有分析,判斷、預測的過程才行,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及時調整,同樣通過調整以避免一些損失。因此對於市場做一個前期的判斷是有必要的,最簡單的就是確定市場是否處於一個什麽狀態,牛市?熊市?不溫不火?橫盤向下?等等。
如果是牛市,那麽我們就要注意是否要將低風險的基金向高風險高收益的基金轉移,我也可以還繼續持有一段時間,在倉位的變化逐漸向級別更高的階段邁進;
如果是熊市,而且我們還能判斷會有市場的反彈,那麽我們反而做一些波動差的動作,在市場低位繼續加倉,等待這個反彈的到來;
如果市場橫盤狀態,甚至可能長時間缺乏上攻動力,那麽我們可以轉一些低風險的基金品種作為一個加油站,等待更明確的機會,這樣我們就實現了風險轉嫁和收益轉增,在節奏上就和市場的變化對稱了。
因此,通過投資前的判斷,我們至少有一個決策的執行方案,我們也有了一些之前的準備功課,這樣可以免遭更大的損失。
當然,自身的準備功課需要做之外,基金本身比如我們對基金經理的了解程度多少也很重要,因為本質上你是出資方,人家是執行方,更本質的是你是用人家的腦和手,你就要了解人家的行動邏輯,這就好比一家公司,你是老板,他是員工,如何使用好員工是一門藝術。
總之,一個天天批評員工的老板不一定是壞老板,但一定不是優秀的好老板。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